当任泽平老师喊出"十年一遇史诗级牛市"时,散户群里炸了锅:有人翻出2015年他喊"5000点不是梦"的旧文,有人盯着账户里刚解套的股票发呆,还有人连夜加杠杆冲进北交所——毕竟北证50都涨了1.7倍配资查询网站官网,再不上车怕是要错过一个亿?但等会儿,这30万亿财富效应里,你持仓的那只"垃圾股"贡献了多少?当券商APP崩到显示"服务器正在渡劫",当广场舞大妈开始教你炒北交所,这场号称"十年一遇"的牛市,到底是财富盛宴还是韭菜收割的新剧本?
一、"十年一遇"的牛市,还是"十年一割"的轮回?
任泽平老师的数据确实亮眼:上证指数从2690涨到现在的3900点,45%的涨幅够不够刺激?创业板79%的涨幅,北证50直接1.7倍的狂欢,这K线图拉出来比坐过山车还刺激。但老股民心里门儿清:2014年那轮牛市,上证指数从2000点冲到5178点,涨幅158%,现在这45%的涨幅,顶多算"热身赛"?要论"史诗级",是不是得先问问2015年高点站岗的股民:解套了吗?当年喊着"卖房炒股"的人,现在房产证拿回来了吗?
更有意思的是交易量:从"几千亿萎缩"到"突破3万亿",这泼天的成交量从哪儿来?打开龙虎榜一看,机构席位净买入的股票,散户连名字都念不全;而散户扎堆的"网红股",机构早就在涨停板上悄悄出货了。3万亿成交量里,有多少是量化基金在"左手倒右手"?有多少是游资在"打板套利"?普通股民贡献的那点"真金白银",怕是连浪花都算不上。
至于"30万亿财富效应",这账算得比双十一满减还精:70万亿市值涨到100万亿,30万亿浮盈确实诱人。但问题来了:这30万亿是"纸上富贵"还是"落袋为安"?你去问问身边的股民,有多少人把收益转出来买了房、换了车?恐怕更多人是"赚了指数不赚钱"——上证指数涨了45%,自己手里的股票还在"3000点保卫战"的战壕里趴着。这就像小区门口挂着"平均工资5万"的横幅,你拿着3000块的月薪,除了尴尬还能说啥?
二、"史诗级牛市"的三大幻觉:数据、资金与情绪
任泽平老师说这轮牛市"持续时长有望超过上一轮",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:牛市的长度从来不是比谁活得久,而是比谁"死"得有尊严。2014-2015年牛市之所以刻骨铭心,是因为它涨得猛、跌得更猛——从5178点跌到2638点,只用了8个月,多少人从"财务自由"梦碎成"天台排队"。现在这轮牛市,从2024年9月到2025年8月,快一年了还在"慢牛"通道里晃悠,这到底是"耐力型选手",还是"肾虚型选手"?
再看资金面:3万亿日交易量听起来吓人,但拆开来看,北向资金在偷偷减持,社保基金在调仓换股,只有散户还在"越跌越买"。最近券商APP频繁崩溃,不是因为"牛市太火爆",而是服务器没料到散户会集体冲进北交所——毕竟北证50涨了1.7倍,谁不想当"第一个吃螃蟹的人"?但北交所的股票流动性有多差?你买100手可能就把股价拉涨停,想卖100手时,连个接盘的都没有。这就像在沙漠里卖矿泉水,看着标价1000块一瓶,真有人买吗?
最危险的是情绪幻觉:当小区保安开始给你推荐股票,当出租车司机都在聊"MACD金叉",当你妈打电话问"要不要把养老金投进去",这时候就得小心了——历史上每次牛市见顶,都是"全民炒股"的盛况。2007年是"中石油魔咒",2015年是"创业板神话",2025年会不会是"北交所陷阱"?要知道,主力机构最喜欢的就是散户"情绪高潮"——你敢追涨,他就敢砸盘;你敢加杠杆,他就敢让你爆仓。这就像钓鱼,鱼线拉得越紧,断的时候越疼。
三、30万亿财富去哪儿了?别让"平均"骗了你
任泽平老师说"70万亿到100万亿带来30万亿财富效应",但这30万亿到底进了谁的口袋?打开上市公司股东名单:大股东减持套现了多少?高管离职前精准"高抛低吸"了多少?机构通过"量化交易"割了多少韭菜?普通股民能分到多少?恐怕连"零头的零头"都算不上。
举个例子:某创业板公司,股价从10块涨到30块,市值增加200亿。但前十大股东持股90%,这200亿浮盈里,90%都在大股东手里。等股价涨到30块,大股东发个"减持公告",散户还在喊"老乡别走",人家早就把股票换成现金,去马尔代夫度假了。剩下的10%市值里,机构又占了8%,真正散户手里的,可能连2%都不到。这30万亿财富效应,就像老板宣布"公司利润增长100%",然后给你发了100块年终奖,还让你感恩戴德——你说气人不气人?
更扎心的是"结构性牛市":上证指数涨了45%,但一半以上的股票还在跌;创业板涨了79%,但宁德时代、迈瑞医疗这些权重股贡献了大部分涨幅;北证50涨了1.7倍,可里面全是"小市值垃圾股",涨得快跌得更快。这就像班里平均分提高了,是因为学霸考了100分,你考了50分,老师却夸你"进步很大"——你信吗?
四、普通人该怎么活?别当"牛市韭菜"的三个建议
既然"史诗级牛市"可能是个"美丽的误会",那普通人该怎么办?是清仓跑路,还是满仓干进去?其实都不用,记住三句话:
第一,别信"十年一遇"的鬼话,要信"十年一割"的规律。 从2007年到2015年,再到2025年,A股确实"十年一轮回",但每次轮回都是"先让你疯狂,再让你灭亡"。2007年牛市后,多少人套了10年才解套?2015年牛市后,多少人至今还在"回本路上"?现在这轮牛市,就算真能持续,你能保证自己不是"接最后一棒"的人?
第二,别追"1.7倍涨幅"的妖股,要守"能吃能睡"的好股。 北证50涨1.7倍听起来诱人,但你去看看那些股票的基本面:净利润连年亏损,市盈率几百倍,主营业务是"卖铲子给挖矿的"。这种股票涨起来像火箭,跌起来像流星——你可能赚到10%,但一旦套牢,就是50%的亏损。不如选那些"股息率5%以上、市盈率10倍以下、每年都分红"的蓝筹股,虽然涨得慢,但至少能让你晚上睡得着觉。
第三,别算"30万亿财富"的糊涂账,要算"自己能拿多少"的明白账。 就算真有30万亿财富效应,跟你有啥关系?你持仓10万块,最多赚4.5万;持仓100万,最多赚45万。这点钱够你买房还是够你退休?与其盯着"别人的财富"眼红,不如想想"自己的风险"——如果明天股市暴跌20%,你的账户能不能扛得住?
最后说句大实话:A股从来没有"史诗级牛市",只有"史诗级割韭菜"。任泽平老师喊"十年一遇",可能是为了卖课、卖报告,也可能是真的看好市场,但普通股民要是当真了,那就是"把别人的剧本当成自己的人生"。记住:股市里最赚钱的人,不是"相信牛市的人",而是"在牛市里保持清醒的人"。
现在,打开你的股票账户,看看持仓的股票,问问自己:这轮牛市配资查询网站官网,你到底是"赚了指数",还是"赚了钱"?如果答案是前者,赶紧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妈——别让她把养老金投进北交所了,买点米面油不香吗?
信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